一方面,中国对棉花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东方艾格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今,棉花的产量从4417千吨增加到2011年7664千吨,而消耗量却从5023千吨增加到11163千吨,供需差距越来越大;此外,棉花种植收益的下降,也成为制约棉花产量进一步上升的根本理由,发改委数据显示,2008年度麦棉种植效益比为1:6.2,稻棉种植效益比1:5.6,2009年度又分别为1:7.9和1:7.5,正常情况下,麦棉和稻棉的种植比较效益为1:8和1:12。
供需矛盾的巨大差异,自然就会引起棉花的短缺。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1933年农业法案》确立了棉花补贴政策,2002年《农业法案》进一步确立了出口补贴和限制性补贴,还为棉农设立了反危机补贴、美国棉花销售性补贴。从1999年到2003年,美国政府对棉花的补贴率高达89%,也就是说生产100元的棉花,补贴89元;从2001年到2002年,美国的补贴率超过129%。而中国对棉花的补贴竟然每亩仅仅只有15元,相比较于美国,简直是杯水车薪。
“棉花出现今天的局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必然。”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商业价值》采访时表示,“短期内,中国棉花沦陷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要长期来看,棉花的危机确实很大,也存在重蹈大豆覆辙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