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告» 正文

2003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作者: 来源: 日期:2003-01-01
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3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3月23日,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2003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03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保持良好,但局部渔业水域受氮、磷、石油类和部分重金属等污染依然严重。

  近岸海水鱼虾类产卵场、索饵场及自然保护区的部分水域仍然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和铜的污染。与2002年相比,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污染范围略有扩大,铜的污染范围有所减少,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的污染范围变化不大。南海区珠江口渔业水域,无机氮污染相对较重;东海区渔业水域,石油类和铜污染相对较重;黄渤海、东海和南海区渔业水域,活性磷酸盐污染状况基本相近。

  海水鱼、虾、贝、藻类养殖区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较2002年略有好转,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的污染范围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从污染程度来看,黄渤海区无机氮、化学需氧量污染相对较重,东海区活性磷酸盐、铜污染相对较重,南海区石油类污染相对较重。

  海洋渔业水域沉积物中,镉、铜和锌等重金属含量较高,主要超标区域为渤海的莱州湾、辽东湾及东海的杭州湾、舟山近海、长江口和南海的珠江口伶仃水域等。

  江河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好于2002年,总磷、非离子氨、铜和石油类等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黄河干流陕西段及渭河渔业水域高锰酸盐指数、总磷、铜和锌的污染较为严重。

  湖泊和水库鱼类产卵场、索饵场、洄游通道及自然保护区主要受到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挥发性酚和铜的污染。与2002年相比,污染程度有所减轻,但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仍处于较高水平。

  据统计,2003年发生渔业污染事故1274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13亿元,比2002年增加3.25亿元。环境污染造成可测算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36.36亿元,其中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8.96亿元,海洋天然渔业资源经济损失为27.4亿元。

  据了解,为客观评价我国渔业生态环境质量状况,2003年,全国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所属中心(站)对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黑龙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的82个重要渔业水域中会对水生生物的正常生长产生影响的环境因子进行了监测,监测总面积达1649万公顷,约占我国近海和内陆渔业水域总面积的1/4。

  附件:2003年度《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PDF格式(17.1MB)

 相关新闻
管理员信箱:feedchina1@163.com

Copyright © 1998-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中国饲料》杂志社
Email:feedchina1@163.com


Baidu
map